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

兒 歌 之 父 ﹕ 韋 然

兒 歌 之 父 ﹕ 韋 然
前兩天聖誕節,收到韋然傳來的「小明」X'mas E-card! 欣喜之餘,想起年初曾訪問他。現將這篇專訪與網上諸君分享,也讓我們香港人為這位兒歌之父鼓鼓掌!


兒 歌 之 父 ﹕ 韋 然

在英語國家不少童謠家傳戶曉,因為每一首都譜有樂曲,讓人琅琅上口。中國自古亦有不少童謠,但因為絕少樂譜紀錄,亦沒有人願無酬的為童謠譜曲。


現在能聽到的中國兒歌,如“洗白白”、“雞公仔”等。全因70年代一名青年以一腔熱誠,四出搜求了數百首童謠,並譜曲、填詞,以保存和傳統民間童謠為己任。這位青年就是今天的「兒歌之父」------韋然!


兒歌外,韋然亦有為一系列唐詩、廣東通俗民間小唱,和數百首英文童謠作曲填詞。韋然有很多不同身份,作曲家、填詞人,專欄作家、公關公司老闆、偶爾還會畫畫漫畫……“小明上廣州”近一年紅遍省港,主唱的李家仁醫生網上大紅外,韋然亦多了個稱號﹕「小明之父」。


青蔥歲月遇良師

韋然姓黎,廣州出生,小學在澳門唸書,一年級時已經自己上學,過了一個野孩子般的快樂童年。在他回憶裡,50年代的澳門人口稀少,每三人之中,必有二人互相認識,是個和睦親厚的淳樸小城。

及後來港,因只懂葡文,對英文毫無認識,屢屢走堂。幸好得一位顏老師督導,經常留堂補習英文,為日後學業、事業打下良好基礎。除了母親,顏老師可說是影響韋然最深的人!

“童謠”傳承兩肩挑
1977年,麗的電視(ATV前身)以$80一隻Gat(笑話)的酬勞招募兼職編劇,韋然應徵獲聘用後,助理經理莫何敏儀(藝人莫文蔚母親)說只有“第一隻Gat”才是$80,之後的就不是了……韋然只有哭笑不得。


一天,作家盧青雲在明報專欄感嘆,西方童謠如“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”、“Mary has a Little Lam”等都有人為之譜曲,廣為流傳;中國童謠大多只是「順口溜」,卻沒有人為之譜曲。韋然遂決心負起為中國童謠譜曲使命,開始四出采風(搜集資料),花了3個月采得4、5百首。其母親記性甚佳,也為韋然唸出多首如“洗白白”等的廣東童謠。


廣東童謠,內容多是母親哄孩子聽教聽話,或孩童遊戲時的「順口溜」。由於「粗口」是廣東話特色,廣東童謠亦帶有粗魯成份。例如“大笨象揸支槍去打仗”,就含有男性生植器意思。他唯有大刀闊斧删改,並加入故事性,成為更適合孩子的新版兒歌。

電視台兼職外,他同時是香港大學旁聽生、港大圖書館助理。任圖書館助理時,博覽群書,亦得時間為數百首童謠作曲、填詞,成為忙碌生活中僅有的樂趣。

1978年,韋然打算出版兒歌唱片。當時社會風氣視攪音樂的都是「飛仔」,家人亦反對。韋然仍找上多家唱片公司,卻四處碰壁。


最後,星島全音公司答應出版,酬勞僅是出版後各人獲贈5盒卡式帶。韋然與4名好友得以出版全港首張兒歌專輯“點蟲蟲”。其中載錄了由梁燕冰主唱、港大同學尤曾家麗(前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)鋼琴伴奏之“小明、小明、小小明”。

“點蟲蟲”銷量2萬多張,成績理想,為韋然打下了強心針!


香港名勝留印記
60至70年代初的香港,是韋然少年成長的地方,假日消遣,多是三五知己彈結他唱歌、結伴郊遊。這時韋然就跟隨著名兒童節目主持「辛尼哥哥」學彈結他。


及至1982年,韋然以積蓄數萬元,膽粗粗的計劃自資出版全輯關於香港名勝的唱片“香港城市組曲”。碟內的“夢到沙田”、“南丫島的故事”等多首名曲,至今令人懷念。合唱“南丫島的故事”的,正是龍影霞和辛尼哥哥!這專輯至今仍是最有香港歸屬感的唱片。

唐詩密碼得破解
1986年,韋然有一段時期同時擔任香港電台3個節目的幕後工作。包括以筆名Paul Knight每周為「聽聽唱唱學英文」寫2、3首英文童謠、「小朋友時間」每周寫1個兒童故事,共寫了40多個、還有「漫步唐詩路」要為每一首詩撰寫故事,並自薦為唐詩譜曲,一共就譜了200多首!


當時,韋然憑對唐詩平仄押韻的認識,以廣東話哼唱,發現唐詩雖無曲譜,其平上去入、平平仄仄節奏,有如西樂的Do Re Mi Fa So,只要將韻律略加變化,已經是一首動聽的歌。其時韋然對樂理認識尚淺,僅憑對詩歌的熱情破解了「唐詩密碼」,一直引以自豪。

“Singing in the Twins Wonderland ” 與 “頂硬上”
很多人認識「韋然」,都以為他是中文「兒歌之父」,卻不知現在香港流行的英文童謠,一半也是出自其手筆。

2003年,女子組合Twins出版了一張英語童謠CD,初時還以為當中歌曲是來自英美傳統童謠。後經韋然為版權抗議,才知“Donkey Donkey”、“Boy & Girl”、“Apple Sweet”等十多首歌,是韋然廿年前為多間出版社所創作的。


2007年,李龍基籌備首次個人演唱會,韋然因應其粗獷形象創作了一輯“港澳回憶歌集”。收錄了多首反映小市民生活的民間小唱,如“豬腸粉”、“咖喱牛腩麵”、“收賣佬”、“整爛風爐補沙煲”、“磨較剪鏟刀”、“獅子山問答”等十七首歌曲。其中一曲“頂硬上”,使李龍基廿年後重登流行榜!

韋然作品由“兒歌”至“城市組曲”,由唐詩至英語童謠“Donkey Donkey”,由“頂硬上”到“小明上廣州”的支持廣州話,處處流露一股淳樸鄉土情,能俗能雅,讓人再三回味。


後記
去年7月,筆者出席澳門舉行的“13點漫畫展”,韋然的公關公司正是這展覽的攪手。只是當時未能與這位欣賞的作曲家、填詞家有多點交談。


今次訪問對其創作認識多了,也從辦公室放滿布公仔等玩具,可見「兒歌之父」常懷赤子之心!